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讯行业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GRW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月石油价格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5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USD50-60吧
42#
发表于 2005-11-26 00:13:00 | 只看该作者
书记纵兄的提法在石油网上有少人提,价格回落是现实,可能不能到45真可不一定,油价的预测能不能指点讨论一下,反正是预测,谢谢
43#
发表于 2005-11-26 00: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落到USD50左右是好事, 石油这玩意太敏感了,呵呵.
4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伦敦11月25日消息: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布兰特原油期货周五收低,扩大昨日跌势.美国公布的上周燃料库存大幅增长缓解了今年冬季供应短缺的疑虑.9 Q2 x: n4 q' q. q9 n* o- H! C

8 i% o( [# Q& G. v7 ?+ f' V1 b/ R- o1月布兰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滑0.29美元,报每桶55.01美元.1月合约成交量稀少.今日美国因感恩节休市.
0 d) [! M' o, g# ]4 B! W2 F' r% r; n
, F$ E2 @5 P2 X9 t* y" w6 IIPE-12月柴油期货下滑7.25美元,结算价报每吨493.75美元.盘中曾跌至492的日低,为近六个月来首见低位.
! v% ~& B0 T- ]0 c6 U, B
$ p( Z+ l& x9 A  L
4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伦敦11月23日消息:路透调查显示,分析机构预计2006年油价将超过2005年创下的纪录价格.
. h/ [. k: r3 q9 F9 x
3 ^& a0 Q1 D6 ~" B, M+ C0 y1 y; J- ~# i3 L& x, O
受访的30家分析机构预计2006年美国轻质原油均价为每桶57.87美元,高於对2005年的均价预估57.40美元.2005年均价预估已是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1983年推出以来的最高纪录.2004年均价为41.47美元.
5 u6 D6 _( Z- W6 i8 t: I3 W7 M
0 Z3 T7 ?+ e; `+ J2 a0 g
) Y) X6 L  _% q5 R! d长期预测显示,分析机构预期未来五年油价跌幅将超过15美元.2010年美国原油均价预计为42.65美元,布兰特原油预计为38.59美元.0 d4 \* Y; p  c4 ]( P

, `9 b0 X% D5 i+ }& M; Z! B. r6 ]" j  b: w1 M
分析机构对2010年美国油价的最高和最低预测相差25美元,高盛预测值最高,为每桶60美元,NAB预测值最低,为35美元.
, o1 V* ?8 }: D) J8 S0 V( v
1 [% M) h, U/ _6 V
4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纽约11月28日消息: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周一大幅收低,因气候温暖且供给充足.
- ?1 F3 f- C  i. o4 _/ q! c7 |  m9 e
9 \1 n* [; j' B; i汽油期货跌至六个月低位,取暖油期货亦下滑至四个月低位.$ J8 T& V; L2 m3 f) b+ V3 c

* h; {  {1 y, B5 }- `, [* rNYMEX 1月原油期约结算价跌1.35美元至每桶57.36美元.12月取暖油期约结算价下滑5.36美分至每加仑1.6356美元,盘中最低跌至7月29日以来最低水准1.63美元.
5 y9 M* f% ~, Q& l, k+ q! Q, H! v! B# E# x3 @2 E
12月汽油期货收低3.94美分至每加仑1.4182美元,盘中低点为1.414美元,为5月24日以来最低位.6 w3 }2 k7 V. ?* A0 }

/ W( }4 g0 q3 {1 L/ E/ k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1月布兰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滑0.13美元,报每桶54.88美元.. ]8 M' d& m) Z) z2 {3 ]
NYMEX在上周四与周五因美国感恩节假期而休市
4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 K+ r0 t* ~! x* |# J
大国能源外交解析
! j  I. Z- f. k. N% k# y- ?3 c8 L2 F& g( F
* k2 ^7 ]9 {3 C. `) E
    由于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能源外交向来是世界经济大国外交工作的重点。通过能源外交谋取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 N" C; E6 s, H* E
) Y2 V! T$ m  H. h" I7 Y
7 s* w& l% H  p& K, j5 I/ ^, c7 u大国之间的能源博弈) _$ \' q! A) k8 B
7 m6 b3 A8 G- ?2 y- z
* h' y/ G$ i: a8 ?
    从世界能源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看,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仍将是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但世界油气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稀缺不可再生性,赋予了其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因此,大国为获得稳定、可靠、经济的以油气为核心的能源资源,展开了国际间的博弈、较量和争夺,有时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能源成为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4 z" A: f1 ~( |    对超级经济实体和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的美国来说,能源供应安全对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实施全球扩张战略,是其能源外交的基石。尽管布什政府在能源新政策中注重减少对外国能源供应的依赖,增强自给自足的能力,并正式通过了开采阿拉斯加州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石油资源的法案,但是,争夺国际石油版图,强化对国外油气资源的控制权仍是美国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美国借阿富汗战争,进入俄罗斯的传统势力区域中亚,围绕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展开与俄方的争夺。美国采用施压和经济诱惑的手段,迫使中亚直达土耳其的油管绕开俄罗斯,改走格鲁吉亚。这条贯通阿塞拜疆的巴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土耳其的杰伊汉的巴杰石油管线的正式启用,打破了俄罗斯对里海石油出口的垄断。石油宝库波斯湾,也在美国势力范围的控制下。在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掌控世界第二大储油国伊拉克之后,伊朗成为美国的新目标。这是因为,在国际石油版图上,伊朗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占据着波斯湾北边的战略位置,横跨霍尔木兹海峡,每天世界40%的石油出口要从这个狭窄的水道通过。
* H& r3 O8 f/ [6 y    美国将石油供应渠道多样化作为其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利用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强化与非洲能源生产国的合作确定为“加强美国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美国对非洲发起全方位能源外交攻势,政要频频造访非洲。同时,美国逐渐缓和同利比亚、苏丹等非洲国家的关系。今年7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宣布,利比亚批准该公司恢复在利营运。这是自2004年起美国放松对利比亚经济制裁后,美石油公司重返利比亚的实际步骤,也是近年来美国加紧实施非洲石油资源战略的具体措施。     ! Z! w' s6 t, m
    作为世界石油储量和生产大国,能源问题在俄罗斯国家战略和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俄政府通过打击国内石油大亨和控制对外合作等手段,强化国家对能源的掌控权。长期以来,俄罗斯石油工业发展受困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为了把现有的地质储量变为可采储量,俄罗斯近年来正努力通过同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开展能源合作,吸取资金,为使自己的能源位居世界前列创造条件。但是,俄罗斯预期的合作伙伴都是当前构成世界多极结构的主要成员,围绕能源的外交争斗十分激烈。* ~: o  v7 `' D7 K
    日本尽管在近10年中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长时期的停滞,能源需求增长极其缓慢,但能源资源几乎完全依赖海外的事实,使得日本把能源安全问题置于其外交重点。因此,日本在修建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东海油气问题上与我国展开争夺态势。由于日本“金元外交”的搅局,使得中俄谈判长达10年之久的安大线方案流产。日政府还批准了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油气试开采的申请,而试采区域的位置就在中国正建设的“春晓油气田”和“断桥油气田”南侧水域。日本此举意在明确表示“维护”其在东海的能源权益。; F  I) i) _8 ^, d6 {0 I0 Q! z, I
    日本一直坚持“寸土不放”的能源外交政策。必要时甚至不惜开罪美国盟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最终和伊朗达成重大石油协议。日本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就非常注重能源进口多元化,积极探索多渠道石油来源。迄今为止,日本已在许多产油国获取石油开采权,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外石油开采基地。早在1958年,日本就设立了阿拉伯石油公司,专门负责获取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开发权。为了在世界各地开发到更多的石油,日本政府还制定了《石油公团法》,设立了专门负责与其他国家合作在世界各地找油的“石油公团”。去年日本对中亚等国和蒙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该区油气资源的外交活动。由于深海勘探技术的运用和几内亚湾地区新油田的发现,非洲石油正成为日本的新目标。目前,日本正通过各种手段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
. `& J) y6 z% d4 w+ ~    与中国同是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在能源外交上已采取了一系列大举措。为了获取高速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的外交举措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印度正尽全力发展有可能成为其能源供应者或能源通道的国家间的关系。能源外交成为印度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双边关系的走向,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国际合作都与其国际能源供应息息相关。今年3月初,印度总理首次邀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印,这是印度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拉丁美洲石油大国的国家元首,印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尽快获得印度在这个国家石油业的开采、生产和进口的优先权。  Q+ p. D* k% t9 F
    印度的能源外交策略是向北全方位发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谋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不惜与其过去的宿敌巴基斯坦合作,建立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能源管道;向东占有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修建从缅甸经过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天然气管线。为了这条管线,印度已承诺给孟加拉国每年提供1亿美元左右的过境费用,并准备在水资源问题上做出更大让步以换取孟加拉国支持其跨国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其能源战略是以获取邻近区域的油气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形成全球规模的印度能源供应体系。最近印度在非洲的石油开采油田控股的力度越来越大,并已取代加拿大成为在苏丹油田的主要投资者。
" r5 U1 K# y# \$ E, q
3 r8 V4 X8 c: N$ F8 J5 u6 j% t
1 [4 f$ ~2 {6 y9 S2 s开创中国特色能源外交新局面
! I  S, [, O: T$ w  K4 |  b5 `3 j) \" W1 r. p

/ C! e1 q2 w$ E  E. E7 o' A  W3 N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已经面临的能源紧缺迫切要求能源外交开创新局面。2002年中国石油需求约2.5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长,2004年首次超过亿吨“红线”,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以上。按国际惯例,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往往需动用外交、经济等手段来保证石油安全。    + |! ?6 h; i( J5 z
    面对经济发展和新的能源需求趋势,我国针对当今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和外交格局,立足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坚决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之路。
' N! G4 H! ?  g+ U1 A8 _8 G8 o    今年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开启了在这一长期有争议地区实践“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设想的新篇章。这是中国政府展开一系列外交努力,积极促成南海地区合作开发的成果。根据协议,未来3年内,3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将联合勘探,探明该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油气储量。  k3 @- Z$ u) c$ F$ V) {2 |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能源外交,为保障外来能源供给,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2004年,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3个重要的产油国──埃及、加蓬和阿尔及利亚。随后,阿尔及利亚和埃及与中石油签署了石油合同,而中石化将首次从中非国家加蓬进口石油。胡锦涛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两国政府签署《哈中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关系进一步提高到新水平,极大推动了以能源合作为龙头的两国经贸合作。中哈石油管线的开工堪称中国能源外交的典范。该输油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的阿特劳,经肯基亚克和阿塔苏,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独山子石化公司。管道全长3000多公里,由中哈双方投资30亿美元建设,输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2004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按照规划,中哈石油管道将于今年12月全线贯通。这条暗含“泛亚能源大陆桥”战略构想的石油管线,可以将中亚里海地区和俄罗斯的石油输送中国。4 V1 ]: w: x( u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去年访俄期间,也将能源合作作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重点,访俄之行被喻为“能源外交”之旅。双方就油气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俄远东石油管道不管采取何种规划方案,都将考虑通往中国;双方一致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使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到1000万吨,并争取2006年达到1500万吨。; ~& K! |+ a) O: U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初宣布,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线)将先通向中国。将于2008年完工的泰纳线一期管线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其中2000万吨将通过支线运往中国大庆。
% g8 b! u7 T+ y  B, H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石油安全是中国构建全球和平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所谓安全,首先是经济安全,也就是不要让油价波动对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其次才是战争情况下的安全。美国的整个能源安全框架,既注重石油安全,也注重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  
3 L$ @; L* g( Y2 r% [6 d- K) _    我国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战略,他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_3 X( `& x- B) x5 m
- O- |( B2 J3 J2 d% B3 \3 s; {

! b3 `. j8 c  Y; e4 x% z% }$ }   姜鑫民,供职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经济、政策和战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曾在瑞士天然气联合会、技术监督局和GAZNAT天然气输配公司做访问学者两年多。获得瑞士联邦高等工学院能源专业硕士后学位和企业创新(技术MBA)高等研究班文凭。参加多个国内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 U8 K0 }) p3 l2 d
, U) f% r3 I1 V7 X1 I7 N1 }$ [ 3 F: A0 \2 W" P7 S  w0 F
4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0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纽约11月29日消息: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周二下滑,因美国气候温暖,且美国定于周三公布的石油库存数据料将显示,美国馏分油和汽油库存增加.
6 z- U- H3 k& k6 c$ ^7 I' G6 a0 e+ B  l0 @
NYMEX-1月原油期约收跌0.86美元,报每桶56.50美元.12月取暖油期约结算价则跌2.59美分,报每加仑1.6097美元.* o4 l$ l/ {% q3 D
, c/ H2 \1 ~- ]  p" M
12月汽油期货收低2.31美分至每加仑1.3951美元,最低曾触及5月23日以来最低位1.385美元.
: ~9 D  h- {9 H0 W& B2 Y% j- A8 l. f$ f! ]( x: j# B6 t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1月布兰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滑0.56美元,报每桶54.32美元.; |6 s/ [9 e9 s6 f4 V1 p8 x. Q) n# H. b
" H' S$ ], A  d% x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纽约11月30日消息: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周三收高,因美国原油库存降幅大于预期.
1 W8 \5 y" v2 }& Q5 t( K. {: J4 Y
! H" x/ ]7 h" v7 b+ r; `% N: G4 d  T
: @( U4 J* N. p8 A- L! ^& e8 x  r汽油期货亦上涨,取暖油期货仅微幅升高.
/ A- e. s; v$ Q+ ?/ Q7 K! q( \+ O7 ?3 w
- t6 C8 X9 F, p4 W, t% T- m/ Y  j" j
1月原油期货涨0.82美元,结算价报每桶57.32美元.4 k0 l2 ], u9 _$ C1 H
+ T. E; c8 ], D- p$ ^1 z: F6 p& T4 v
9 H4 G7 Y8 m7 z1 ?; L
5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 08:11:00 | 只看该作者
6 g8 Q2 {: Z' m0 \0 m: e8 }
纽约12月1日消息: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周四上涨,因天气预报显示气温将低于正常水准,且美国东部三分之二地区的大多数地方燃料需求增加." V  ^  x' X" `2 m
+ I3 G0 ?! n9 G8 q- R+ F" v% {3 Z
周三公布的汽油库存意外大幅下降,推动汽油期货价格飆升,亦扶助原油价格上涨.' z/ x+ {2 P0 z5 I  L6 y: E
4 d3 A6 W$ t9 ]
NYMEX-1月原油期约收升1.15美元,报每桶58.47美元.- b; O" `+ J, z" ?+ X- x
  N+ P4 A. g4 u8 h" Z; t
1月取暖油期约收升4.90美分,报每加仑1.7387美元.而1月汽油期货收涨6.55美分至每加仑1.5626美元.- y( I( P; `8 g" c, e! U8 u

8 ~% a; T$ M5 }( ^2 {6 v) Y7 x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1月布兰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上扬1.10美元,报每桶56.15美元." b7 j- e5 N) F  ]2 M,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华讯行业网 ( 桂B2-20030027  

GMT+8, 2025-5-3 14:54 , Processed in 0.0299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